桂花刊_1.奔赴远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奔赴远洋 (第2/3页)

那个年代,我肯定被包办婚姻了。”

    裘母李婉平与裘世德确实是包办婚姻促成的一对伉俪,他们生于民国时期的上海,都是大家庭,因父母商业联姻的缘由而结伴一起。原本李婉平看不上裘世德那急性子,但他打动她的是渊博的医学知识,一头扎进灵丹妙药的痴劲,难能可贵的还有他怀着的仁心。李婉平是大家闺秀,家里卖的是流传洋场十里的香烟,耳濡目染地,她也能靠嗅觉分辨烟草的成分。夫妻二人在上海的公馆诞下一儿一女后,养育几年,儿子就读于私塾,女儿在女子小学受双语教学。起初生活安稳,直到战乱命运多舛,二人的家庭决定从黄浦江迁徙到香江的狮子山,越过了警察驻扎的铁丝网。他们先在香港新界定居,几年后便搭乘渡船,经过日本,来到正值现代化的美国。

    只是,旧金山的唐人街并非传说般华丽。那时候,裘子杰在停靠日本的码头失踪,徒留急眼心碎的三人辗转到唐人街,裘子颖刚踏入唐人街铺满垃圾的地板,便看见成排目中无人的老鼠。她一下子吓得腿软,捏着裘世德的衣角,躲他身后。

    日子久了,店铺林立。年幼的裘子颖习惯在父母忙活的时候充当帮手,提着一箩筐漂亮的旧式旗袍和西装送到对面善美洗衣店洗。掌管善美洗衣店的是一位年逾九十的老太婆,一九零六年旧金山大地震,她的第一颗烂牙与地皮一起剥落,随着市政府和华人会馆的搬迁整改,她的第二颗牙齿敲进祖传的镀银龙凤陶瓷茶杯。裘世德一家出现在她面前的时候,她讲话漏了从耶尔巴布埃纳岛到阿拉米达岛的海风,头发花白如雪。善美仍把这里叫作华埠,最喜欢拄着拐杖骂来这里巡查的番鬼。针对这样的行为,她却笑嘻嘻地对着李婉平劝诫,年轻人莫要这样做,老太婆尚且可以被当作失心疯对待,年轻人是要被拉去打靶的!她说得多严重,可是在一旁偷听的裘子颖不相信,毕竟她们在上海见过不少老太婆口中的番鬼。

    善美洗衣店里头摆放了淡紫色香炉和威风凛然的金蟾蜍,嘴含铜钱则伏向门内,虔诚地把袅袅财气送进主人屋。门口一把竹藤椅,老太婆总是坐那里摇葵扇怀古贬今,戌时驾到就闭目滚佛珠,嘴唇蠕动重复南无阿弥陀佛,睁开眼睛见到番鬼就刻薄一句,三藩市发生火灾必定是他们愚昧糊涂不识佛理,触犯太岁所致,然后叽叽咕咕传述玉皇大帝的恩赐。裘子颖常常揶揄她是老古董,李婉平委婉地教育:“婆婆出生于一个小渔村,还是一个朝代之前的遗老,人家经验丰富,你就不要在这里犟了。何况,这里不同于上海。”

    老太婆只是张开牙齿稀疏的嘴巴骄傲道:“我长寿。你个细路毛都未生齐!”

    几近周折,裘子颖发现世界不只是上海和香港的形状,每个人看到的哈姆雷特也不一样。就是在这个时候,她迷上了读报,在浩瀚的文字里领略大千世界,从中夯实英文,深造粤语。她常读华文日报和周刊,报上各个阶级和派系的人对唐人街和华人社区针砭时弊,令她愈加了解这片地方。

    《金山时报》事务所的编辑办公室开了一扇窗,却耷拉着上等的窗帘,太阳有些大,光透过窗帘的几何孔照着主编的方形脸,像东星斑身上的细白花点。主编是被华人商会捧上的广东人,为了让美国人阅读华文日报,他们增加了英文栏目,遂高价聘请颇有知识水平的本土编辑——曾在曼哈顿教授美国历史的阿加莎,来指导英文栏目的建成。

    阿加莎穿着白色衬衣,转一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