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锦瑟 (第2/2页)
式的内容里却是诗意文雅与朴实幽默的诡异混合体。 诗意文雅是因为那时欣予偏爱看诗歌散文,有意在行文里用各种生僻辞藻“装”一下,虽然她自己也明白那些幼稚的文字其实有些矫揉造作,不过对文字的掌握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少年的她也只能做到为赋新词强说愁了。 朴实幽默的部分则来自受访人本人的魅力,毕竟这篇访谈不是欣予一个人的私有物,不少地方都直接把闻清徵受访时的原话以及同学们对他的评价放了上去。虽然欣予也尝试矫饰了一番,可读来依旧有些轻微的割裂感。 于是在一篇访谈里,读者却能看见两个形象对立又融合的闻清徵。 刘班作为政治老师还夸赞她准备工作做得好,对采访人物了解细致,已经提前参悟了矛盾哲学,洞察人性,孺子可教。 连闻清徵都讶异于欣予对自己的描述。毕竟在大多数人眼里,他虽然长相偏冷,但收获的评价无一不是“为人平和,乐观开朗”。 可是在欣予的笔下,她用许多华美的比喻来描述自己,无数优美细腻的词句都堆砌在自己的形象描写上。 当其他同学正大光明地翻看第一期班刊时,闻清徵都会不禁有些羞涩。 他只敢偷偷在深夜时回味咀嚼那些文字。 她的文笔真好。 她的描写真细致。 她真的好了解他。 他真的有她描述得那么好吗? …… 她甚至化用诗歌对自己的名字添写注脚。 闻清徵第一次知道原来自己的名字里藏着如此多的意涵。从前因为总有人认错,把他叫成“闻清徽”,他还想过要不要改名,现在他倒是庆幸自己没有改掉这个意蕴美好的名字。 为此闻清徵还特意向正在旅游的父母发信息求证,询问他们当初为自己取名是不是这么考虑的。 他得到的答案是肯定。 ——不过事实却是他的父母为了避免二人时光被浪费,不想多费口舌地解释,于是才胡乱应下了闻清徵的说法。 其实他的名字来自闻母随手翻诗集时挑了一个合眼缘的。 到最后,只有欣予自己知道,她并不是对闻清徵有多了解 ——她的写作其实全是私心。 —————————————————————— 徵:zhi;zheng,多音字,千万不要错看成安徽的“徽”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