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豪门庶子_第八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 (第1/2页)

    谢府位于锦州府城北,属于黄金地段,所以,距离主要的生活设施,如茶坊、酒肆、布店、医馆都不算远。

    大概两盏茶的功夫,谢瑜一行人终于都到了此行的目的地。

    百草堂是赵家世代相传的祖业,往日里,上门求医问药之人自然络绎不绝。

    在古代,从事一个行当的人往往都是父为师,子为徒,言传身教,方能代代延续。

    而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赵大夫颇有修行,在锦州属于业界良心,医术精湛程度虽比不上普济寺的方丈,但也绝对是锦州老百姓信得过品牌。

    所以,谢瑜当初选择赵大夫来为他做重生揭秘,是经过一番慎重考虑的。

    医属于士农工商里的第三阶级,低于士和农,高于商类,而从医者大多读过书,故救死扶伤,悬壶济世之医仍多受人尊重。

    因此,若是赵大夫肯言谢三少重生实为药效积累,破后而立所致,基本上没有人会质疑。

    自从重生之后,谢瑜就极少出门,深居简出,连县学也告假未去,但外界流言如何多姿多彩,他还是知晓一二的。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毕竟从棺材里重生是个相当猎奇且惊悚的方式,在缺少娱乐的古代,八卦流言足够让不少人津津乐道,想入非非。

    若光是充作谈资也就罢了,要是被怀疑妖孽附体什么的,那谢瑜的下场就会和欧洲中世纪的异教徒一样,被处以火刑净化。

    人言可畏,所谓三人成虎。

    谣言传十遍就是真理这句话绝不是在瞎掰。

    不论是谁在背后推动舆论走向,谢瑜都要先发制人,将一切灾厄消灭在摇篮中。

    今日正赶巧,赵大夫坐堂看诊,一进大门便可看见须发花白的老翁一边捻着长须,一边给人搭手号脉,期间还摇头晃脑,直晃得看诊的病人心里发憷。

    生怕赵大夫下一句就说出:赶紧回去吃点儿好的,准备后事吧云云。

    虽然不会这么直接,但从古至今,大夫皱下眉,病人吓破胆。

    “赵大夫……可是瞧出什么来了?”被诊脉的是一个读书人,已及冠,应该与谢瑜是同窗。

    “恩……莫急莫急……根据脉象所示,老朽断定——你一定有病!”

    这不废话吗!没病谁来看大夫!

    书生腹诽半天,但还是保持读书人的基本素养,尽量温和地问:“敢问赵大夫,是何疾症?当用何药?”

    “无甚大碍,不过是些脾胃不调,阴阳失和,吃老朽七付方子保准药到病除。”赵大夫收回号脉的三根手指,拿起旁边的毛笔,意气风发地写下一张药方后,递给书生。

    书生接过一看,顿时有些傻眼。

    身为童生,不敢说通读四书五经,但自问字还是识得不少的,可这药方上的狂草实在太过犀利,寒窗数载,竟只辨认出个把汉字,被打击的当真要泪流满面

    书生收拾起破碎一地的自信心,拿着药方离开座位,走向抓药的柜台,结果刚一转身,就看到了这两天在锦州城闹得满城风雨的主角——

    谢家三少,谢瑜。

    一种见到八卦流言本体的激动感油然而生,书生不由得放轻手脚,竖起耳朵,连将药方递给拿称抓药的学徒时,都不忘用余光关注着这边。

    只见,谢瑜向赵大夫行晚辈礼,弯腰一揖,赵大夫连忙起身,直道不敢,即使是庶子,谢三少也是出身公侯府门,鸿儒后代。

    他一布衣草民,如何使得!

    “赵大夫受得起,救命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一礼之谢!”谢瑜又是一揖,连带旁边扎着双髻的谢璇也跟着行礼,“瑜不才,奉匾额于堂上,以章功德,聊表寸心。”

    后面的两个小厮立刻将蒙着红布的匾额送至跟前,谢三少一掀红布,上面“华佗再世,杏林圣手”八个大字让赵大夫简直笑开了花,人跟着也年轻了几岁。

    再清高的人也好名。

    悬壶济世怎么啦?不贪财,不图利,只想博些好名声,并不是什么原则问题。

    赵大夫一边乐得合不拢嘴,一边请谢三少进内堂上座,谢璇则安静地跟在兄长后面。

    半个时辰后,谢瑜被赵大夫一直送到大门口,二人相谈甚欢,依依惜别,宛若忘年之交。

    目睹全程的书生心中赞叹,谢三少虽年不及冠,但人甚是聪慧,又这般谦恭有礼,尊老爱幼,实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